在物質富裕的時代,減肥成為許多人的重要課題。減肥不外乎運動與節食,而節食需要毅力恆心,但對某些人來說,「情緒性飢餓」是太過艱難的課題,往往使減肥成果功虧一簣。
所謂情緒性飢餓是指因為情緒上的不平衡引致進食欲望,也就是所謂的嘴饞。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大考、比賽等重要日子之前會用吃東西來紓壓,這就是典型的情緒性飢餓。情緒性飢餓與一般生理性的飢餓有幾點差別:
突然就餓了:生理性的飢餓是漸進性的,從一開始的些微飢餓到肚子咕咕叫;情緒性飢餓則是隨即而來的,突然之間想大吃特吃。
只想吃幾種特定的食物:如果真的是肚子餓了,會胃口大開,覺得什麼東西都好吃;情緒性飢餓不一樣,只會想吃幾種自己特別喜歡吃的食物,一般是高糖、高鹽、高脂肪的舒心食物,比如巧克力、蛋糕、炸雞等等。
急不可待:生理性飢餓除非是餓很久,餓到受不了,通常不會給自制力帶來太大的影響;情緒性飢餓則會居酒屋讓人念茲在茲都是食物,甚至會讓人無法專心做事。
心不在焉地進食:如果是嚴重的情緒性進食,吃東西會如同填補心靈空虛似地放開大吃,完全不管自己吃進多少熱量,不在乎健康;甚至會心不在焉地進食,沒有好好品嚐的閒情。
吃到撐:除非有吃到撐的飲食習慣,一般生理性飢餓會適可而止;情緒性飢餓者則會一直吃一直吃,吃到撐仍不想停嘴。
對吃東西有罪惡感:情緒性進食往往是不必要的進食,也常常暴飲暴食,所以容易有罪惡感,甚至讓人對減肥計畫自暴自棄。
我覺得日本居酒屋提供的服務就很接近於歐美國家的PUB,但日本居酒屋對於日本人來說,功能性與意義可是遠大於PUB!因為日本的居酒屋就像是公司與家庭之間的接駁站,下了班之後到回家前都會先跟同事到居酒屋去喝二杯,新員工入社一定得跟前輩們走一趟居酒屋才能迅速的融入公司環境,建立更緊密信任人際關係,像我公司的前輩們如果想開導教育後輩們某些不正確的行為觀念,下班後相約居酒屋好好的溝通一下就是很好的選擇,日本企業職場對於居酒屋如此獨特的需求也讓居酒屋成日劇跟電影中常出現的場景,成為日本的代表印象之一。居酒屋真的是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也因此越開越多,連鎖體系的居酒屋開始展露頭腳,居酒屋的格調也變的不一樣,為了吸引更多客人上門,你會發現居酒屋開始會提供更多樣化的飲料與餐點,現在很多都有提供明亮的燈光居酒屋與寬敞的座位讓女性、學生與家庭也成為居酒屋的常客,如今已打破了以往居酒屋內坐滿了渾身酒氣上班族男性的印象,成為大眾化的飲食娛樂場所。你如果是一個人走在路上,就算直你是接站在店門口向內張望也不會有店員會走過來向你推銷的,因為他們認為兩人以上邊聊天邊喝酒才有得賺,居酒屋賣的是喝酒與聊天聯誼的空間,而不是為求一餐溫飽的餐館而已!
一般來說,對抗生理性飢餓並太難,難的是對抗情緒性飢餓;為了彌補心理上的失衡,許多人會藉由吃東西來達成目的。心理上的失衡包括焦慮、憤怒、害怕、空虛等等,每個人不太一樣。對抗情緒性飢餓的治本之道是找出心理失衡的原因,並針對改善、解決問題;不過有時候治本之道太難,比如期中考的壓力往往難免。以下提供一些治標的小撇步:
冷靜15分鐘:偵測到自己嘴饞的時候,告訴自己冷靜15分鐘,撐過這15分鐘就能有效降低進食欲望。
遠離食物:在那冷靜的15分鐘內盡量遠離食物,比如把想吃的食物移開自己視線之外,或直接離開家裡去外面散步。運動是減輕情緒性飢餓的良方之一。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想東西的時候先找一件事來做,最好是自己有興趣的事,或是耍廢一下,看個影片、泡個熱水澡等等,讓心裡好過一點,以減少對食物的依賴。
刷牙、喝水:刷牙板橋居酒屋、喝水這個簡單的動作能有效降低情緒性飢餓。
跟人聊天:聊天能讓人轉換心情、心情愉快,從而減輕情緒性飢餓。想要減肥的人可以多找幾個夥伴,當自己因為情緒性飢餓快要放棄時,找夥伴聊聊天也許能快速恢復減肥的意志力。
有時候減肥一直失敗不一定是體質易胖的關係(有人確實比較容易發胖,原因有很多種),而是心理上的問題,因而經常面對情緒性飢餓的挑戰,耗損自己的意志力。與其為自己的屢試屢敗感到羞愧,不如做個心理諮詢,或許能有效改善自己「意志力不足」的問題。
留言列表